【导读】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全网经典解读,解决你的疑惑“挽回造化立起沉疴”的内容如下:
全文目录一览:
- 1、关于中医医德名言名句
- 2、赞美*的短句
- 3、赞美中医的名言名句
- 4、古代医德名言
- 5、*的救人医学故事体现医德医风
关于中医医德名言名句
中医的 名言 、格言和 谚语 ,或载于典籍文献内,或流传于*口头中,数量很多,可谓琳琅满目,是中医学的一份宝贵遗产。我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医医德的 名言警句 ,欢迎阅读。
中医医德名言警句
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
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
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
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
12.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中医医德名言警句
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吕氏春秋·尽数》)
3.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
4.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孟子·尽心》)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6.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7.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8.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问·上古天真论》)
9.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0.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
11.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12.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清·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
13.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14.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明·解缙《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二十》)
15.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16.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
17.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18.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中医医德名言警句
1.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2.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3.凡大医*,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5.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6.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7.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8.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9.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10.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11.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12.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13.(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14.(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
15.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6.夫医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是托。(清·怀抱奇《医彻·品行》)
17.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18.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19.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20.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21.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22.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素问·五藏别论》)
2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24.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25.(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26.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八》)
赞美*的短句
赞美*的短句
赞美*的短句,真诚的感谢可以起到增进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作用,而*也是我们需要积极感谢的人,是他们还给患者一颗健康跳动的心,那么,以下分享赞美*的短句
赞美*的短句1
1、付出是满足,给予是快乐!
2、您是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
3、我对职业似母亲对孩子:尽心尽责!
4、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5、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致敬,感恩您的守护。
6、您是悬壶济世,扁鹊再生,在世华佗,救死扶丧,妙手回春。
7、*,是一位善良的白衣天使,他,有一种舍己救人的好品质!
8、白衣执甲,披荆斩棘!生死关头,幸而有你!转起说声,*谢谢你。
9、自从提灯女神的出现,便有了今天的它;让我们接过她手中的灯继续走下去。
10、你善良、人美丽、心纯洁。你敬业、爱岗位,能吃苦;你奉献、用青春,写赞歌。
11、一个小小的生命降临人间,他的生与死:苦于乐,都像一粒种子,种在亲人的心间,也种在我们的心里。
12、无论茶是浓是淡,让清香永驻心间;无论距离是近是远,让记忆彼此相逢;无论联系是多是少,让祝福永远不变!
13、折翼的天使降落人间,魔法依旧附体,灵光显现人间。健康永留,病魔难侵,这是你的功劳,白衣天使,节日快乐!
14、*节到了,祝福我的朋友:前途平坦,兜里有款,甜长苦短;薪水翻番,好吃好穿,常有新欢,追求的路程越走越宽!
15、微笑是你的名片,周到是你的诺言,分明素装丽人,俨然白衣天仙。当代的南丁格尔们:*节到了,祝你们节日快乐!
16、爱心是自己的责任,体贴是待人的美德。付出是关爱职责,温情是工作的需要。不求回报只愿奉献,不图赞誉只盼康复。
17、*是生命的守护神,是在人间的天使,感谢所有的医护人员在这次疫情的默默奉献,真的辛苦了,感谢你们,节日快乐。
18、怀一颗仁心,带满脸微笑,病人满意是天职,患者称心更为高。*节到了,祝你:服务周到令病人称道!工作顺利让容颜不老!
19、群山,是湖泊的天使;蓝天,是白云的天使;黎明,是黑夜的天使;阳春,是白雪的天使;你们,是我们的天使。*节,祝你开心。
20、你的微笑,是病痛恶魔的克星;你的呵护,是生命延续的卫士;你的白衣,是健康常伴的护盾。医师节,祝你一生平安,万事如意。
21、你们是爱的种子的传播者,是生命的。你们用坚定地眼神鼓舞病人的信心,用温暖的双手呵护病人的健康。我赞美你,医师节快乐。
22、像朋友一样的贴心温柔,像亲人一样的嘘寒问暖,像长者一样悉心叮咛。国际*节,愿朋友们都得到关怀,心理健康,身体康泰。
23、特殊的日子里,没有__的患者,没有病痛的折磨,没有风雨的侵袭;唯有爱的源泉,唯有你的关怀,唯有心的祝福,白衣天使,节日快乐!
24、你不富有,甚至有点贫穷,你不高大,甚至有点瘦弱,你不光鲜,甚至有点卑微,但你却用羸弱的身躯,守护着一方平安,你就是更美。
25、一天一苹果*远离我,一天一个梨*远离你,今天是*节,祝愿你永远身体健康,永远远离*,远离*,远离病魔。节日快乐!
26、手术台前有你们的微笑,病床前有你们的微笑。因为你们的微笑,多少病人康复了,多少家庭幸福了,感谢你们的微笑,祝*节快乐美好!
27、甜美笑容是名片,周到尽责是诺言,一身白衣加素颜,纯洁高雅似天仙。救死扶伤是天职,病人与你心相连,欢度神圣医师节,愿你幸福每一天!
28、你是人间的天使,一身素白点染了清洁的灵魂;你是世间的百灵,一声呵护减轻了病人的疼痛;你是我心中的奇葩,一天短信送去了我真诚的祝福。
29、选择了*职业,便选择了奉献,也选择了爱,看到失去健康的人们,重新找回自我,是*的幸福与快乐,感谢有你,节日快乐,可爱的*们。
30、今天*节,一要祝福白衣天使,二要祝福家庭主妇(家人的*)。是你们对他人付出了全部的关爱与呵护。辛苦了!祝你们节日快乐,永远健康美丽!
赞美*的短句2
1、鲜花送给更美的好*。
2、不知天地人,不可与言医。
3、不通仲景之书,不足以言医。
4、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5、有钱人生病,没钱人当*。
6、您是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
7、敬畏生命,是*的第一品格。
8、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9、莲,因洁而尊;医,因廉而正。
10、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11、不学无术,急于求售,医之过也。
12、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
13、学医业者,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
14、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
15、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
16、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更好的*。
17、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
18、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更美和更高尚的。
19、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20、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21、*是春天的露珠,纯净清澈,关怀备至。
22、谢谢您*,还给患者一颗健康跳动的心。
23、致前线的医护人员,你们是世界上更美的人!
24、致敬你们,所有的`医护人员,所有的白衣天使!
25、互相看看,互相帮助,向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致敬。
26、不得其人,则虽百医守病,适足致疑,而不能一愈也。
27、求学千里行,医海万丈深。惧为含灵贼,大医靠精诚。
28、转变角色,把病人当亲人;诚信服务,倡导高尚医德。
29、大家每天都要开心噢,医务人员们辛苦啦大家一起加油。
30、名医之*,较之常医难也。知其难,则医者固宜慎之又慎。
31、疫情很快就会结束了,向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你们辛苦啦。
32、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更美的天使真正的英雄新时代更可爱的人。
赞美*的短句3
1、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2、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撑痢疾,饿伤寒。
3、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4、我要赞美*,能够在忙碌的工作中正视平凡。
5、尊重病人就是尊重自己,爱护病人就是爱护*。
6、名好*,一名尽职尽责,认真对待工作的好*。
7、善待医师就是善待生命,多一份理解,道一声感谢!
8、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9、杏林春暖,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
10、转变角色,把病人当亲人;诚信服务,倡导高尚医德。
11、用我的爱心点燃您生命之火,俄的医术解除您*之苦。
12、廉洁行医,为党为民为病患;德艺双馨,利人利己利苍生。
13、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
14、名医之*,较之常医难也。知其难,则医者固宜慎之又慎。
15、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
16、医师,是一位仁慈的白衣天使,他,有一种舍己救人的好质量!
17、如果说病人是受伤的小草,那么*则是为他们施肥除害的园丁。
18、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
19、如果说病人是受伤的小草,那么*则是为他们施肥、除害的园丁。
20、*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
21、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
22、一朝天使化成龙,千古赞歌唱大风。救死扶伤真善美,**更英雄。
23、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24、年迈医师节不知,群贤祝福起涟漪。光阴只渡无常过,梦盼诸君骨格奇。
25、我更喜欢人家称我傅*,这使我特别感觉到我对人民健康所负的责任。
26、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
27、每天,走在不断前行的路上,白衣天使是我们的美称,家庭*是我们的荣耀。
28、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29、你们勇敢,抗危机、攻难关、势如破竹,你们忠诚,遵医德、守宗旨、不辱使命。
30、顾医之难也,非读书识字则不能医,非格物穷理则不能医,非通权达变更不能医。
赞美中医的名言名句
赞美中医的名言名句
1.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2.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3.凡大医*,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5.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6.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7.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8.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9.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10.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11.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12.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13.(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14.(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
15.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6.夫医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是托。(清;怀抱奇《医彻;品行》)
17.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18.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19.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20.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21.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22.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素问;五藏别论》)
2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24.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25.(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26.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八》)
古代医德名言
古代医德名言篇(一)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黄帝内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候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北宋·范仲淹《能改斋漫录·卷十三》
凡大医*,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枪,勿避险峻,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黄帝内经》
受病有浅深,使药有重轻。度其浅深,分毫不可差;明其轻重,锱铢不可偏。浅深轻重之间,医者之精粗,病者之性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得失之间,死生性命之所系,医之道不得不为之难也——宋·史堪《史载之方》
夫用药如用刑.误即便隔死生。盖人命一死不可复生,故须如此详谨,用药亦然。庸下之流,孟浪乱施汤剂,逡巡便至危殆,如此杀人,何太容易?——清·年希尧《本草类方》 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召请,急去无迟,可止求药,宜即发付,勿问贵贱,勿择贫富,专以救人为心。 ——宋·张杲《医说》
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清·费伯雄《医方论》
医以苏人之困,拯人之危,性命为重,功利为轻,而可稍存嫉妒哉?奈何今之医者,气量狭窄,道不求精,见有一神其技者则妒之。妒心一起,害不胜言,或谣言百出,或背地道破道,或前用凉药,不分寒热而改热,前用热药,不别寒热而改凉,不顾他人之性命,惟逞自己之私心,总欲使有道者道晦,道行者不行,以遂其嫉妒之意。——清·雷丰《时病论》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晋·杨泉《物理论》
凡有请召,不以昼夜寒暑远近亲疏,富贵贫贱,闻命即赴。视彼之疾,举切吾身,药必用真,财无过望,推诚拯救,勿惮其劳,冥冥之中,自有神佑。 ——元·曾世荣《活幼心书》
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宋·《小儿卫生总微方论》 凡病家请看,当以病势缓急,为赴诊之先后。病势急者,先赴诊之;病势缓者,后赴诊之。勿以富贵贫贱,而诊视便有先后之分。——清·冯兆张《冯氏娜囊秘录》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说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余曰病易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育也。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夫医道者,以济世为良,以愈疾为善。盖济世者凭乎术,愈疾者仗乎法,故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此经固不可力而求,智而得也。——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古代医德名言(二)
医者诊脉,不识寸关,放手妄言虚实。不问得病之由,今经几日,是表是里,曾无传染,只据所见,便言某证。证且未的,不顾汗下次第,或病人劳复,便毁前医为误,甚至子谈父过者有之,弟掩兄长者有之。及其*,本无所长,原其所以,则志在于利。医人乘急取财者,甚于盗贼。 ——元·王珪《泰定养生主论》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清·喻嘉言《医门法律》
医道,古称仙道也,原为活人,今世之医,多不知此义,每于富者用心,贫者忽略,此故世者之恒情,殆非仁术也。以余论之,医乃生死所寄,责任匪轻,岂可因其贫富而我之厚薄?告我同志者当以太上好生之德为心,慎勿论贫富,均是活人,亦是阴功。——明·龚廷贤《万病回春》
不可过取重索,但当听其所酬。如病家赤贫,一毫不取,尤见其仁且廉也。 ——明·李梃《医学入门》
医为人命所关。人之所系,莫大乎生死。王公大人,圣贤豪杰,可以旋转乾坤,而不能保无*之患。一有*,不得不听之医者,而生杀唯命矣。夫一人系天下之重,而天下所
系之人,其命又悬于医者,下而一国一家所系之人更无论矣,其任不亦重乎。——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
“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阐发蕴奥,聿著方书,此其立言也。一艺而三善咸备,医道之有关于世,岂不重且大耶!”——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夫医为仁道,况授受相传,原系一体同道,虽有毫末之差,彼此亦当护庇,慎勿訾毁。斯不失忠厚之心也。——明·龚廷贤《万病回春》
“盖医之为道,所以续斯人之命,而与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元·王好古《此事难知·序》
“医道微也,非绝欲无私,通神于微妙之乡,穷理尽性,研几于幽明之极者,不足以传也。”——清·王士雄《潜斋医话·医鉴》
“凡作医师,宜先虚怀,灵知空洞,本无一物;苟执我见,便与物对;我见坚固,势必轻人,我是人非,与境角立,一灵空窍,动为所塞,虽日亲近人,终不获益,白首故吾,良可悲矣。”——明·缪希雍《本草经疏·祝医五则》
“凡作医师,宜先虚怀,灵知空洞,本无一物;苟执我见,便与物对;我见坚固,势必轻人,我是人非,与境角立,一灵空窍,动为所塞,虽日亲近人,终不获益,白首故吾,良可悲矣。”——明·缪希雍《本草经疏·祝医五则》
“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明·裴一中《言医·序》 “世徒知通三才者为儒,而不知不通三才之理者,更不可言医。医也者,非从经史百家探其源流,则勿能广其识;非参老庄之要,则勿能神其用;非彻三藏真谛,则勿能究其奥。”——清·柯琴《伤寒来苏集·季序》
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轻侮傲慢。与人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 行医之要,惟存心救人,小心敬慎 … 若欺世询人,止知求利,乱投重剂,一或有误,无从挽回。病者纵不知,我心何忍?——清·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
明医箴:今之明医,心存仁义;博览群书,精通道艺。洞晓阴阳,明知运气.药辨温凉,脉分表里。治用补泻,病审虚实;因病制方,对症投剂。妙法在心,活变不滞;不炫虚名,
*的救人医学故事体现医德医风
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不但热爱中医,而且喜好经史佛老之学。他认为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冤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是何等高尚的医德,何等景仰的修为。在孙思邈所言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他视患者如至亲的接诊态度。我想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医学是一门救人的学问,*是一个救人的职业,如果你不把患者视为至亲,那么你何以会竭尽全力地去进行救治而心底无私呢?其二,我们的收入来源于患者,从这个层面上理解,患者无疑堪称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衣食父母。 晋代名医葛洪鉴于以往“诸家各作备急,既不能穷诸病状,兼多珍贵之药,岂贫家野居所能立办”的情况,决心“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由此可见,葛洪作为一名*是很关注贫困、低薪阶层人民的,能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从他们的经济利益出发,不辞劳苦,编著成《肘后备急方》,里面的方药物美价廉,文字朴实易懂,从现在的角度看也不失为一本家庭用药手册。这种处处为方便贫苦患者着想的精神很值得我们赞许。 喻昌:对患者诚心、耐心,患者才会与你交心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有很多,*为患者*时诚心不足、耐心不够,而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对*有戒备甚至敌对心理的情况是其中
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虽然患者有时在接受**期间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和*配合,但是明代名医喻昌认为,“然敬设诚致问,明告以如此则善,如彼则败,谁甘死亡,而不降心以从耶?
”“此宜委屈开导,如对君父,未可飘然自外也。”从喻昌所言中,我们不难看出,对病人如果诚心,尽责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为病人服务,病人怎么可能不与你交心,不配合你工作呢?所以在自身修养方面,行医之人应该好好领会喻昌之言的深意!
明朝末年,战争连绵,灾荒不断,疫病流行。崇祯辛巳(公元1641
年),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疫情猖獗,延门阖户,感染者往往相率倒毙。一般医者以伤寒论治,难以取效。“不死于病,乃死于医”,身处那种情况下的吴有性认为“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方,原无明论,是以投剂不效。”吴氏因此系统地钻研古代医书,认为历代医书研究温病的太少,故而不揣固陋,大胆设想,深入观察,“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受之处及其传变之体”。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编写了《瘟疫论》,成为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继《伤寒论》之后又一部论述急性外感传染病的专著,在外感病学及传染病学领域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吴氏的医学成就与其不顾个人安危,亲临疫区寻求*之因、探求治*之法,奋不顾身地为患者着想的精神与举动是分不开的!在他看来,患者的生死才是大事。只要自己所为有利于患者便行,怎么能够因为自己的福祸而左右探求为民疗疾方法的步伐呢!真可谓:苟利患者生死矣,岂因祸福趋避之! 世人都只看到名医的光环与伟大,却很少知晓名医的难处。孰不知学医难,行医更难,做名医尤其难。这里的“难”不仅是说成为名医的过程艰难,而是如徐大椿所言:凡求治于名医者“必病势危笃,近医束手,举家以为危,然后求之”,“其病必迁延日久,屡易医家,广试药石,一误再误,病情数变,已成坏症”。可见病人及患者家属对名医所寄予的希望很大,要求很高,有的病虽然迁延日久,但若经过积极救治还能转危为安,但是很多患者被一些庸医折腾过久,即便华佗再世,也束手无策!然而病家常常又不会理性看待,甚至责怨名医。徐氏以上所言便是告诫名医不可过高地看待自己,名医说到底是人而不是仙,同时也是对患者及其家属们的肺腑之言。名医如此,普通的*更应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徐氏所言名医也讽指一些徒有虚名的“名医”,
他直言道:“获虚名之时医,到处误人病家反云此人治之而不愈,是命也。有杀人之实而无杀人之名。”
医德、医术佳联妙对 在古今联苑中,有不少赞颂名医之医德、医术的佳联妙对,耐人品味,久传不衰。 *的职业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益寿延年。在古今联苑中,有不少赞颂名医之医德、医术的佳联妙对,耐人品味,久传不衰。
立论活人,当年无愧谥医圣;
善书妙说,今日有情颂良方。
一位造福一方百姓的湖南长沙太守,又是悬壶济世、万民称赞的神医。
志在救人,剂温凉寒暖,而万姓感德;
心欲济世,诊沉浮迟数,乃千古扬庥。
这是陕西药王山中药王庙内的一副对联。通俗易懂的联语,对唐代一钱罄矣还栽菊;
四壁萧然不卖琴。
相传明代安徽休宁县吴士彪,医名振乡里,他仗义疏财,扶贫济困,虽生活清苦,但情怀高雅,曾自撰此联,表现一生行医志向,可见
其医德高尚。
著手成春,万家生佛;
婆心济世,一路福星。 这是道光皇帝赏赐名医费伯雄的一副御联。据说清代江苏孟河医派奠基人费伯雄,学养宏深,医术高超,求治者日逾百人。他曾两次被召入京,为皇太后*肺痈和为道光皇帝*失音,均获良效。因此,道光皇帝特撰此联以赞颂之。
但愿人常健;
何妨我独贫。 这是清代名医范文甫题于其医馆的一副门联。此联别具一格,以联明志,慷慨大方,济贫扶困不吝钱财,尽力尽职为病人服务,其高尚医德难能可贵。
只愿世间人无病;
何愁架上药生尘。 这是湖南湘乡一位名医的一副门联。该联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其高尚的医德医风,耐人品味。
通过这一句句言语真诚和期盼众生平安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那些
心中,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在医务活动中的职业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品质和职业传统习惯,是以善恶标准评价医务人员
品质和依靠社会舆论、内在信念、传统习惯来调整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医德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乐记》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意思是说道德修养的成就居于先,技艺的成就处于后。《省心论·论医》中说:“无恒德者,不可作医”。《徐灵胎先生传》又强调:“德成而先,艺成而后,似乎德重而艺轻,不知艺也者,德之精华也。德之不存,艺于何有?” 祖国医学传统医德则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更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闪耀着人性与理性的光芒。它崇尚“生命至重,惟人更尊”的道德信念,尊重生命,以人为本,人道为先,是医者从业立术的更根本的思想基础;它倡导 “医乃仁术、济人为本”的“仁爱”思想,同情、关爱、尊重、保护和真诚善待病人,一视同仁,爱人如己,时时处处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的原则。我国历代医家对医者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皆有系统而精辟的论述,如唐代杰出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大医精诚》中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为至亲之想。”而现今少数医者把病人分为三六九等,岂不是倒退吗?
近代医家陆渊雷先生曰:“自古学问与功名分两途。状元翰林有绝对不通学问者,大学问有终身布衣者。”历代医家都推崇轻权位、淡名利的高尚品质。医者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为更大乐趣,别无所求。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医术高超,仍不辞劳苦,周游天下,为民间解除疾苦,深得群众敬爱。汉代名医华佗,医术凡超,淡于名利,不愿做官,被曹操杀害便是一例。故《临证指南医案》华序中云:“古人有三不朽之事,为立德、立功、立言也。故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闻发蕴奥,韦着方书,其立言也。”
【回顾】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看完不再为情所困,更多关于“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的问题关注映森:https://www.zshd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