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五种能力》-拥有爱的能力,和谁在一起都幸福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跟我讲了一个事情,他公司一直在招运营,会给新员工1-3个月的试用期,如果新员工没有盈利,则立马辞退换人,新员工往往没有得到公司老员工的辅导和带动,公司也没提供相对应的培训,这样新人很难匹配公司的需求,就这样一直循环,公司做了很多年,依然是20来个人。其实找对象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完全匹配的对象,只有2个人相互了解,相互磨合,逐渐懂得彼此的需求,慢慢受对方的影响,变成越来越心有灵犀的一个过程,没有谁一开始就是完美的,是在我们有了爱的能力以后,把对方往我们期待的方向去引导和推动,把理想的那个更好的他激发出来,两个人彼此成就,相互变得越来越好,这样我们才拥有了完美的爱人。
其实不管是我们在找对象的路上屡屡受挫,还是社会上的离婚的现象,都是因为我们缺少爱的能力。赵永久在他的《爱的五种能力:爱情与婚姻中的情商课》这本书中提到,当我们拥有了爱的能力,和谁在一起都幸福。
那么爱的五种能力都包括哪些能力呢?
它们是: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影响这五种。
1、爱的第一种能力:情绪管理。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享受爱。
管理不了自己的情绪,爱情就会离我们而去。交流沟通是化解矛盾的前提,想一想生活中的我们,有多少次是因为自己的情绪,扼杀了彼此交流的机会,使得误会越来越深,让感情越来越淡?想要拥有爱的能力,这第一步就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情绪管理方法一:保持客观,不要随意猜想。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有情绪,并不是客观的事实让他起了情绪,而是他自以为是,在脑袋里编故事的结果。
如果你给恋人打电话,而恋人没有接。你的第一感觉是恋人在开会不方便接听、TA在忙没有听到、手机静音了没注意到,还是TA不在乎你故意不接你电话?客观的情况是这些都有可能,而往往我们只会看到一种情况并深信不疑,那就是:TA不在乎我,故意不接我电话。所以自己的情绪瞬间就起来了,不停的电话连环扣,直到对方接听自己的电话,然后劈头盖脸的指责对方,全然不顾客观事实与对方的感受。如此,矛盾自然就产生了。
好的做法是应该保持自己的客观,接受对方没有接电话的事实,暂时放下;等能够联系到对方时,告诉对方之前没能联系到TA你很担心,也有些失落。通过交谈了解清楚TA为什么没有接电话,而不是上去就给对方扣上一个莫须有的帽子。
自己一意孤行的主观判断,只会带来伤害。
情绪管理方法二:在爱情当中,尽量放下自己心中的“对与错”。
爱情和家庭,讲究的是“爱”与“情”,而不是那所谓的对与错。
“对与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我们不对他人造成伤害,
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人的亲密关系。
爱情中,自己内心的“对与错”会造成自己对爱人的应该思维。
很多时候的情绪都是因为这种“应该思维”,觉得对方应该怎么怎么样;
一旦不符合自己内心的要求,就大发雷霆,根本不管对方有没有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但是我们忘了,自己有“对与错”的标准,对方也有,凭什么强行要对方满足你的要求?而不是你迁就对方?
在自己看到恋人的某些行为让自己忍不住起情绪的时候,区分一下是自己本能的情绪还是由自己内心对错带来的情绪,对方的行为有没有什么非常不妥的地方;在内心告诉自己:放下对错。然后接纳对方或者用心和对方交流沟通。
2、爱的第二种能力:述情,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才容易获得爱。
爱情是彼此互相吸引产生的,但是被吸引并不代表着彼此就完全了解对方。
默契,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交流沟通产生的,
并不是在互相吸引的那一刻就自动产生的。
有些小女生总是认为:爱我就应该知道我在想什么。
这真的是对爱的一种误解。
想一想你的父母,他们爱你吗?
那你心中有没有他们所不知道的想法?我猜一定是有的吧。
一个不明确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到人,别人真的难以猜透你的心,即使再亲近的人也不行。
述情的基本功一:客观描述事实,不要往里添油加醋。
什么是客观事实?
男朋友主动联系你的次数比较少,那你就说明对方一个星期联系你几次、一个月联系你几次,这就是事实。
而如果你用总是、从来、一直来描述男朋友的行为,那这只是你夸大的形容,并不是事实。
两者有什么区别?
事实的陈述会让对方觉察到他对你“忽视”,他会内疚,然后努力改变。
夸大的形容会让他聚焦于你对事实的歪曲,你对他的指责。
受到无端的指责,你还寄希望于对方能够考虑你的感受?
述情的基本功二:准确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
在情感的描述上有一个“颗粒度”的概念,即来表示感受描述的清晰程度。
颗粒度越粗,感受的描述越模糊;颗粒度越细,感受的描述越清晰。
比如:我不舒服。就是一个颗粒度比较大的词。因为“不舒服”这个词太过于笼统模糊,到底是因为伤心、委屈、还是生病导致的,无从得知。如果是关系一般的人,人家只是出于礼貌简单问候一句,这样的回答并无不妥。但是对于真正关心你的人,这样的描述真的不够。你的一句简单的“不舒服”,会让对方感到你的排斥,产生你不想让他了解情况的错觉,他会伤心,也会不敢轻易给予你安慰与帮助。你应该准确的告诉对方,你是伤心、难过、委屈、还是生气。
3、爱的第三种能力:共情,善解人意才会爱。
不管男女,还是朋友相处等,我们都希望对方能够懂得自己,即都有“共情”的需求
共情的基本功:
(1)接纳对方的负面情绪,先解决“情”再解决“事”。
我们一些人,总是能够分享伴侣愉悦的心情却排斥伴侣的负面情绪。每当伴侣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感觉自己很烦。迫不及待地想要帮助伴侣解决问题,好让自己心静。这看似没有毛病的逻辑对伴侣来说却恰恰是错误的。你想一想,当你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你想要去解决问题吗?恐怕你会大吼一声:我现在哪有心情处理问题!放在自己身上明白的道理,换到别人身上怎么就忘了呢?
共情的第一个基本功就是接纳对方的负面情绪,第一时间关注对方的心情,努力的去觉察对方的感受。
(2)准确的描述出对方的内心感受。
通过自己的努力觉察后,较为准确的描述出对方的情绪。
例如,生气、伤心、委屈、自责、失落、失望等等颗粒度较小的词语。
当你能较为准确的说出对方此时的情绪时,对方机会觉得你很懂他。
当坏情绪被明显的感知到,它也就慢慢消散了。
练就共情能力的4个步骤:
(1)主动接受
当恋人有了情绪之后,不要用自己内心的对与错去评价要求恋人,
而是去接受恋人起情绪的这个事实,用心关注对方的情绪。
让对方在他情绪低落的时刻,感受到的是你的关心爱护,而不是指责。
(2)引导分享
在接受并关注对方的情绪后,接下来要引导对方把自己所遭遇的事情和自己的内在感受说出来。
对方的诉说一方面能够减轻他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对方诉说的过程中,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听,
当然,如果对方不想说,也不要勉强,暂时放一放,等他想说的时候,再倾听。
(3)肯定情绪
这一步是共情步骤中关键的一环,
当对方诉说完时,肯定对方起情绪的逻辑,而不是肯定对方是否“有理”。
只肯定起情绪的原因,不对事件进行评价。
(4)引导启发
经过前面的3步,对方的情绪基本消失的差不多了。
因为他既感受到了接纳与关注,又满足了诉说的需求,彼此的心已经共鸣了。
接下来我们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启发,就能够使他成长,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启发不是出主意,你只需要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就可以了,千万千万要忍住,不要提建议。
通过问“为什么”,启发对方理解他人。即问一些别人为什么会这么做、一直都是这样吗、为什么会到今天的地步等等。
通过问对方一些关于这件事的感悟、收获、采取什么措施能够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等问题,引导对方关注未来,关注解决方法。
通过以上的4个步骤,基本能够达成一次不错的共情。剩下的,就是多多练习,以求熟练掌握。
5,全然接受是真爱:允许
人无完人,然而在择偶的条件里,却很少有人写下允许对方有什么缺点。
允许,是解决爱情中诸多问题的一条捷径,也是一种能力。
不管是对方和你的差异,还是对方身上的缺点,还是对方与你家人的关系不佳,
只要提升自己内心允许的能力,就都有了解决的可能。
一个人看周围的人,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或者总是因为别人有缺点而看不上别人,
其实自己有一个更显著的缺点,就是不允许别人有缺点,也就是允许的能力不够。
允许的意思是说,我不去判断这些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
也不需要把这些事情装到自己的心里去,
我只是允许这些事情以它本来的面目存在,不去做抗争,
臣服于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中。
在这个大的规律中,她是大的,我是小的,我允许她的存在。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事事顺心,
那些不如你意的事情,其实很多。
如果你允许这些事情的存在,
这些事情就离你而去,不会影响到你。
一旦你不允许这些事情的存在,
你其实就是在调用内心的能量与这些事情对抗,
你马上就会受到这些事情的影响。
一个人越是修炼自己允许的能力,内心也就越强大,
因为允许会给人带来力量,让人更加强大
在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时,
你可以在内心对自己说:“我允许这件事情的发生!”
看看内心的感觉会不会有些变化?
6,帮助他人成长 智慧的爱:影响
影响的前提是允许,
允许对方暂时有做的不好的地方,给予他空间和时间去成长,
允许对方有一个转变和成长的过程,耐心的对待对方
影响的两个方法:
一是无为,就是不做些什么,通过允许对方,给他成长的空间,促进他的成长
另一个是有为的做法,就是做些什么,比如在对方做了一些你希望他做的事情时,
通过述情等方式及时强化,帮助对方成长。
在生活中我们能找到很多这样的案例,其实都是可以让他自己做的,
其他人却剥夺了他们的成长机会,使得他们能力低下,还反过来去指责他们能力低下。
允许对方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就是你看到对方有些做得不好的事情时,
不要批评,不要指责,更不要代替他去做。
让他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慢慢地去成长,
只要给一定的时间,对方得到足够多的锻炼机会,他就会成长。
结语:
幸福不是通过改造别人得来的,幸福是靠允许对方的不完美、
接纳真实的对方、成长自己、学会跟真实的对方相处才有的。
如果我们拥有了爱的能力,那么我们和谁在一起都能够感受到幸福。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练习,尽快掌握这些爱的能力,做一个能够创造幸福的人。
共勉。
你读过的更好的关于爱情的书有哪些?
1、《爱的艺术》埃里希·弗罗姆
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解释了爱这个深奥的话题,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2、《更初的爱情,更后的仪式》 伊恩·麦克尤恩
全书由八个短篇组成,分别从八个位于童年、青春期和青年等不同阶段的男性视角出发,接近每个人的内心。
《爱的五种能力》拥有了这几种爱的能力,和谁在一起都幸福
幸福不是靠改变对方得到的,因为在改变的过程中,总有你不满意的地方。幸福是靠允许对方的不完美、接纳真实的对方、成长自己、学会跟真实的对方相处才有的。幸福不在别处,就在自己里边,向内找,才能找到它。——《爱的五种能力》
相爱的两个人好像总是逃脱不了这样的诅咒:恋爱开始的时候激情四射、你侬我侬;相处久了矛盾就开始爆发,争吵不断,一地鸡毛;甚至于步入婚姻殿堂的爱人,一改往日的深情,态度冰冷,总是想要以离婚解决彼此之间的问题。
其实,之所以会出现“爱情”的诅咒,并不是上天的安排,而是因为我们缺少爱的能力。赵永久在他的《爱的五种能力:爱情与婚姻中的情商课》这本书中提到,爱上一个人很简单,只要心动就可以了,而爱一个人却需要具备爱的能力。没有爱的能力,我们就总会着眼于对方的缺点,总想要改变对方来适应自己,矛盾冲突自然不断。拥有了爱的能力,我们能够允许接纳对方、彼此才会共同成长,爱情才会就越来越甜蜜、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
那么爱的五种能力都包括哪些能力呢?赵永久在他的《爱的五种能力》中说,爱的能力包括: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影响这五种。在本文中,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爱的五种能力》这本书中前三种爱的能力。
1、爱的第一种能力:情绪管理。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享受爱。
管理不了自己的情绪,爱情就会离我们而去。交流沟通是化解矛盾的前提,想一想生活中的我们,有多少次是因为自己的情绪,扼杀了彼此交流的机会,使得误会越来越深,让感情越来越淡?想要拥有爱的能力,这第一步就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这里要明确几点:
(1)情绪管理并不是情绪控制,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2)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需要管理,管理的是那些能够给人带去伤害的情绪。
情绪控制是通过自己理性的一面,强行压制自己的情绪表达;本质上情绪的发生并没有减少,这样压制的越狠,带来的伤害也就越大。
情绪管理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让自己少起情绪或者不起情绪。坏的情绪起的少了,沟通自然就顺畅了。
情绪管理方法一:保持客观,不要随意猜想。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有情绪,并不是客观的事实让他起了情绪,而是他自以为是的结果。
如果你给恋人打电话,而恋人没有接。你的第一感觉是恋人在开会不方便接听、TA在忙没有听到、手机静音了没注意到,还是TA不在乎你故意不接你电话?客观的情况是这些都有可能,而往往我们只会看到一种情况并深信不疑,那就是:TA不在乎我,故意不接我电话。所以自己的情绪瞬间就起来了,不停的电话连环扣,直到对方接听自己的电话,然后劈头盖脸的指责对方,全然不顾客观事实与对方的感受。如此,矛盾自然就产生了。
好的做法是应该保持自己的客观,接受对方没有接电话的事实,暂时放下;等能够联系到对方时,告诉对方之前没能联系到TA你很担心,也有些失落。通过交谈了解清楚TA为什么没有接电话,而不是上去就给对方扣上一个莫须有的帽子。
自己一意孤行的主观判断,只会带来伤害。
情绪管理方法二:在爱情当中,尽量放下自己心中的“对与错”。
爱情爱情,讲究的是“爱”与“情”,而不是那所谓的大道理,除非在大是大非面前。“对与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我们不对他人造成伤害,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人的亲密关系。
爱情中,自己内心的“对与错”会造成自己对爱人的应该思维。很多时候的情绪都是因为这种“应该思维”,觉得对方应该怎么怎么样;一旦不符合自己内心的要求,就大发雷霆,根本不管对方有没有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但是我们忘了,自己有“对与错”的标准,对方也有,凭什么强行要对方满足你的要求?而不是你迁就对方?
只论自己内心的对错,与强盗又有何异?
在自己看到恋人的某些行为让自己忍不住起情绪的时候,区分一下是自己本能的情绪还是由自己内心对错带来的情绪,对方的行为有没有什么非常不妥的地方;在内心告诉自己:放下对错。然后接纳对方或者用心和对方交流沟通。
2、爱的第二种能力:述情。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才容易获得爱。
爱情是彼此互相吸引产生的,但是被吸引并不代表着彼此就完全了解对方。默契,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交流沟通产生的,并不是在互相吸引的那一刻就自动产生的。
有些小女生总是认为:爱我就应该知道我在想什么。这真的是对爱的一种误解。想一想你的父母,他们爱你吗?那你心中有没有他们所不知道的想法?我猜一定是有的吧。一个不明确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到人,别人真的难以猜透你的心,即使再亲近的人也不行。
述情的基本功一:客观描述事实,不要往里添油加醋。
什么是客观事实?男朋友主动联系你的次数比较少,那你就说明对方一个星期联系你几次、一个月联系你几次,这就是事实。
而如果你用总是、从来、一直来描述男朋友的行为,那这只是你夸大的形容,并不是事实。
两者有什么区别?事实的陈述会让对方觉察到他对你“忽视”,他会内疚,然后努力改变。夸大的形容会让他聚焦于你对事实的歪曲,你对他的指责。受到无端的指责,你还寄希望于对方能够考虑你的感受?多少有点白日做梦。
述情的基本功二:准确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
在情感的描述上有一个“颗粒度”的概念,即来表示感受描述的清晰程度。颗粒度越粗,感受的描述越模糊;颗粒度越细,感受的描述越清晰。
比如:我不舒服。就是一个颗粒度比较大的词。因为“不舒服”这个词太过于笼统模糊,到底是因为伤心、委屈、还是生病导致的,无从得知。如果是关系一般的人,人家只是出于礼貌简单问候一句,这样的回答并无不妥。但是对于真正关心你的人,这样的描述真的不够。你的一句简单的“不舒服”,会让对方感到你的排斥,产生你不想让他了解情况的错觉,他会伤心,也会不敢轻易给予你安慰与帮助。你应该准确的告诉对方,你是伤心、难过、委屈、还是生气。
对于亲近的人,需要较小颗粒度的描述。以下的述情语句能够帮助我们:
(1)当你心情不好时,用颗粒度较小的词直接告诉对方你的感受;
(2)当对方令你有所感受时,陈述事实加你的清晰感受;
(3)习惯于说出自己喜欢的,而不是自己不喜欢的,让对方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4)习惯于使用“可以”的请求方式,代替充满命令味道的“你应该”
3、爱的第三种能力:共情。善解人意才会爱。
我们人人都希望对方能够善解人意,即“共情”的需求,然而现实是我们都缺乏“共情”的能力。为什么?反过来想想就知道了,如果人人都懂的如何共情,并且能够熟练掌握,那我们还有被“共情”的需求吗?
为什么共情这么难?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坐标,它支撑了我们的日常行为。然而这些坐标的起点互不相同,这就导致我们应用自己的坐标内的思维方式难以理解对方的内心。难以理解,又如何“共情”?
为此,我们需要学习一定的方式方法,才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尽量的放下自己的坐标,靠近对方,达到共情。
共情的基本功:
(1)接纳对方的负面情绪,先解决“情”再解决“事”。
我们一些人,总是能够分享伴侣愉悦的心情却排斥伴侣的负面情绪。每当伴侣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感觉自己很烦。迫不及待地想要帮助伴侣解决问题,好让自己心静。这看似没有毛病的逻辑对伴侣来说却恰恰是错误的。你想一想,当你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你想要去解决问题吗?恐怕你会大吼一声:我现在哪有心情处理问题!放在自己身上明白的道理,换到别人身上怎么就忘了呢?
共情的第一个基本功就是接纳对方的负面情绪,第一时间关注对方的心情,努力的去觉察对方的感受。
(2)准确的描述出对方的内心感受。
通过自己的努力觉察后,较为准确的描述出对方的情绪。例如,生气、伤心、委屈、自责、失落、失望等等颗粒度较小的词语。当你能较为准确的说出对方此时的情绪时,对方机会觉得你很懂他。当坏情绪被明显的感知到,它也就慢慢消散了。
练就共情能力的4个步骤:
(1)主动接受
当恋人有了情绪之后,不要用自己内心的对与错去评价要求恋人,而是去接受恋人起情绪的这个事实,用心关注对方的情绪。让对方在他情绪低落的时刻,感受到的是你的关心爱护,而不是指责。
(2)引导分享
在接受并关注对方的情绪后,接下来要引导对方把自己所遭遇的事情和自己的内在感受说出来。对方的诉说一方面能够减轻他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对方诉说的过程中,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听,当然,如果对方不想说,也不要勉强,暂时放一放,等他想说的时候,再倾听。
(3)肯定情绪
这一步是共情步骤中关键的一环,当对方诉说完时,肯定对方起情绪的逻辑,而不是肯定对方是否“有理”。只肯定起情绪的原因,不对事件进行评价。
例如,你害怕在别人面前唱歌,而他们偏偏让你当众唱歌,这让你很生气,对吗?这就是肯定情绪。
而不是肯定对方的反抗、顺从或者别人做的不对。
(4)引导启发
经过前面的3步,对方的情绪基本消失的差不多了。因为他既感受到了接纳与关注,又满足了诉说的需求,彼此的心已经共鸣了。接下来我们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启发,就能够使他成长,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启发不是出主意,你只需要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就可以了,千万千万要忍住,不要提建议。
通过问“为什么”,启发对方理解他人。即问一些别人为什么会这么做、一直都是这样吗、为什么会到今天的地步等等。
通过问对方一些关于这件事的感悟、收获、采取什么措施能够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等问题,引导对方关注未来,关注解决方法。
通过以上的4个步骤,基本能够达成一次不错的共情。剩下的,就是多多练习,以求熟练掌握。
结语:
幸福不是通过改造别人得来的,幸福是靠允许对方的不完美、接纳真实的对方、成长自己、学会跟真实的对方相处才有的。如果我们拥有了爱的能力,那么我们和谁在一起都能够感受到幸福。
爱的能力有5种,分别是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影响。本文分享了书中的前三种能力,即情绪管理、述情和共情的相关内容,这些基本都是需要实操的内容。另外,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爱的五种能力》这本书,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更后,我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努力、共同练习,尽快掌握这些爱的能力,做一个能够创造幸福的人。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