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是怎么挽回格力空调?董明珠还在格力空调吗

admin 216 0

👉注意《在线测算》付款后显示结果!

【绪言】董明珠是怎么挽回格力空调?董明珠还在格力空调吗?老司机告诉你,答案往下看“董明珠是怎么挽回格力空调”的内容如下:

全文目录一览:

董明珠是如何回击不做格力转投飞利浦的徐自发的?

这次事件之后,董明珠未在任何公开场合评论徐自发,可以说这真的是愤怒到极点的表现。一个人如果生气了,那么他就有可能破口大骂,但是如果一个人愤怒到了极点,那么他反而会相对克制,特别是优秀的企业家,他就会思考如何反击对手,很明显,董明珠在这次反水事件的态度就是属于第二种愤怒状态!

那么董明珠是怎么反击不做格力转投飞利浦的徐自发的呢?

主要有两个手段,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两种手段都是非常的奏效的。

第一,舆论导向。

在出事之后,董明珠就知道这次是真的完了,需要重建经销商系统了,这事真的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余地了。因此她第一时间,就是向吃瓜群众公布事件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在徐自发在经销商大会发言的种种细节“格力电器河北原总代理徐自发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召开了隆重的经销商大会,会上徐自发提出未来不再做格力的空调,将代理销售飞利浦的空调。”

当然其重点不在徐自发的离开,而是将“投敌”“被判”“外资品牌”这些标签绑在一起,从目前来看,效果是真的达到更佳状态。舆论几乎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形,格力也贴上了“爱国”“对抗外资”间谍行为的标签(当然也有很大的事实基础)这一个反击就足以让徐自发“身败名裂”了。

第二,地区经销商的快速重建。

根据更新消息显示,格力总部在极短时间里完成了河北销售服务系统的切换,原来的总代理(徐自发)已经无法通过服务平台处理格力空调的售后维修服务订单,新的代理全面接盘格力空调河北地区的售后服务。

这沿袭了董小姐的雷厉风行的一贯作风,基本上可以说快准狠,直接将失地收复,重新建立起了新的经销渠道。

因此从目前看,董明珠的两个回击都是非常奏效的,不但格力方面没有任何的损失,还踢走了一个不听话的经销商,同时也给格力打了一波广告。其反击真的堪称商战的经典!

董明珠突然放大招!为格力空调10年免费包修,对此你怎么看?

我认为天气回暖,空调大战一触即发,格力的包修服务虽然有抢占“噱头”的意味,但某种程度上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其它厂商或许会跟进。

格力此举陡然将行业的既有标准提升到空调全生命周期,主动掀起服务战,美的、海尔、奥克斯们是否会跟进?截至发稿,ZAKER 新闻未收到其他空调企业延长保修期的消息。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美的、海尔们跟进的可能性不高。因为现行的 6 年免费保修基本可以满足消费者,服务延长并没有直接让利给他们,所以这很难快速吸引用户。

真正能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还是价格。

而在此次服务战之前,格力也曾出其不意地掀起一次价格战。2019 年双 11 前夕,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宣布在 " 双 11" 期间让利 30 亿元打击低质伪劣产品,活动结束后立即回归原价。当时的降价力度之大对于格力来说实属罕见,具体到每台空调,少则让利几百元,多则达到 2000 元。格力公布降价的消息后,美的、海尔、奥克斯等品牌也跟进了降价措施,纷纷大幅让利,打起了价格战。

当时格力之所以要打价格战,是因为格力想通过降价保住其市场份额,从更后年报数据来看,格力在 2019 年稳住了在空调市场的 " 一哥 " 地位。

随后的 2020 年,格力故技重施,又在双 11 前打响价格战。但这次的格力没能挽回局面。奥维罗盘数据显示,2020 年全渠道空调销量美的第一,格力第二。根据产业在线和华泰研究的数据显示,今年 1 月内销市场,美的市场份额第一为 36.5%,格力第二 35.7%;外销市场,美的 38.6% 排名第一,格力 13.9% 排名第二。

美的已经超越格力,成为空调市场的 " 一哥 "。

从这个层面看,格力此次喊出 10 年包修的口号有更多的意图。首先是通过改变竞争策略,打出服务牌体现差异化,进而提升格力的竞争力,试图夺回自己空调行业老大之位。奥维云网预计,2021 年中国空调市场有望回暖,零售额或同比增长 26.5%。这对整个空调行业是个重大利好,如何抓住机会,提升业绩,拉高股价,对于董事长董明珠是个优先级很高的事。此外,10 年包修背后 , 格力也想为产品的品质正名,是对自己产品有信心的表现。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这都是我们熟悉的董明珠式的营销手段。但处于变革中的空调市场,未来的胜负手主要体现在:渠道、产品、竞争等方面。打造多维度的战术组合,才更有可能帮助当下的格力。

格力经销商“倒戈”飞利浦,空调老大位置失守,董明珠该如何渡过难关?

格力经销商“倒戈”飞利浦,空调老大位置失守,引发热议!如今,董明珠想要渡过难关,就要站在经销商的角度上去看问题!

举个例子,董明珠给经销商空调的提货价格为三千多元,而在直播间同款产品竟然只卖不到二千元,如此,经销商为何要多花一千元进货呢?经销商进货就比直播间贵上一千,在实体店他们要怎么销售呢?销售给谁呢?消费者查看线上价格发现差距如此之大,即便是买回家也会退货!如此这般,董明珠应该明白她搞线上让一众经销商失去了市场,没有了“活路”,经销商只能另寻其他品牌,重新打造市场,赚取他们应得的利润!

线上和线下如何达到平衡,是董明珠如今要着重去做的事情,董明珠想解决问题,想挽回一众合作多年的伙伴,唯有降低提货价格,让经销商提货价格比直播低,有利可图,他们才会选择继续和格力合作,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此次“倒戈”的只是河北经销商,董明珠如果再不想办法,恐怕各地经销商都会倒戈!毕竟,牵扯到利益,没有人会妥协!

网友热议

此事传到网上后,网友纷纷表示董明珠想与时俱进是对的,在直播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在疫情影响之下,多一条渠道就多一条出路!再者飞利浦也搞线上销售,经销商不应该因为一时理念不和等等,放弃和格力合作!毕竟,格力空调目前来看依旧是业内屈手一指的!

用人

格力“铁娘子”董明珠在用人上也犯了致命错误,孟羽童资历尚浅,她应该从底层干起,而不是直接成为董明珠的秘书!董明珠如此做法恐怕也寒了曾经秘书的心,这才导致了秘书出走飞利浦!

格力经销商“倒戈”飞利浦,空调老大位置失守,对此你怎么看?

格力怎么了?空调卖不动,落后美的两千亿,董明珠如何破局

刚刚,格力出了一个惊悚的事情,MSCI中国指数将格力电器从标准指数中剔除。

通俗来讲即摩根士丹利公司在适宜买入的中国公司名单中删去了格力。

第一反应是,难道是格力出问题了?

更近的苏宁不也是被曝出财务紧张?

但实际上,格力电器的现金流充裕,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极小,但外资究竟为何会选择从指数中删除呢?

不过,自疫情以来,家电行业普遍下滑40%,已经开始了重新洗牌,在这个时候,格力的股价长期徘徊在3000-4000亿元,而原来的美的已经悄悄的攀升到了6000亿元。

毫无疑问的是,格力正在经历着阵痛期。

一面是折腾不断的格力手机、格力新能源,格力小家电,格力慌了?

董小姐为何刚一卖货经销商就炸开了锅?

海尔美的大敌环伺,董明珠还能再拯救一次吗?

且听本文分解。

董明珠急了:格力危机重重

董明珠的一句"我只是一个做空调的",以及成龙大哥耳熟能详的一句广告词"好空调、格力造",这是格力专注于空调的直观体现。

正是因为这专注于做空调的态度,才使得格力始终制霸于国内空调市场,董明珠也因此获得"铁娘子" 的称谓。

但在2020,只做空调好像已经不能满足竞争了。

从格力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275.89亿元,同比下降了18.8%,净利润为136.99亿元,不过净利润的下滑幅度更大,达到了38.06%。

那老对手美的的成绩如何?

据美的财报显示,前三季度美的实现营收2178亿元,即使有疫情的影响,但下滑幅度仅1.88%,也就是说疫情带来的影响并不大,同时净利润反而实现了同比增长3.29%,达到220.18亿元。

在整体成绩上,美的可以称得上是遥遥领先。

更为紧张的是,美的的市值已经悄悄的超过了格力近2000亿,来到了6000亿大关。而这一差距在去年年底才仅仅百亿。

格力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今年的4月和10月,格力进行了两次金额超百亿的股份回购用于挽回股价。

但很遗憾,更后均没有实现大幅回暖,即使这已经是今年A股市场更大规模的回购了。

不过格力的危机不单单是股价,而是更为实际的东西。

那就是 业绩。

从2019年开始,格力的业绩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根据今年公布的家电三巨头数据来看,海尔、美的、格力只有格力的利润在负增长。

并且,格力更擅长的空调也被美的超过,据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美的空调销售额为640亿,去年全年是1196亿,而格力上半年仅有413亿。

格力的危机已经迫在眉睫需要解决了。

但,原因呢?

格力之困:除了空调还有啥?

格力的危机来临,业务结构单一是绕不开的重要原因。

据2019年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格力电器的70%均为空调业务,而美的和海尔的空调业务仅占43%和14.6%,与此同时,美的的生活电器营收比例也占总营收的49%,海尔的冰箱占29%,而格力的生活家电仅占10%。

这也就意味着,空调可以是格力的全部。

不过董明珠早在七年前就发现了。

格力自己也一直在试图突破自己的困境,2013年,董明珠在公开发言中讲到,要逐年加大多元化力度。

并在之后的几年中先后进入新能源 汽车 、智能穿戴、厨房电器领域,甚至还布局芯片、*设备等产业。

当然还有喊出要卖1亿部实则不过百的格力手机。

不过后来这些项目都逐渐碰壁,格力逐渐放弃了新能源造车、芯片等项目,在收缩版图的同时,格力转向聚焦家电品类的延伸。

例如旗下有专门做生活电器的大松,产品包括电饭煲、取暖器、电风扇等。

不过从本质上来说,格力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产品单一,而是其本身的品牌固化,导致了自己在多元化进程中有诸多阻碍,直白来讲, 就是格力的空调太出名了。

对于大众来说,像"波司登"基本上就等于"羽绒服","格力"就等于"空调",这是一把双刃剑,在稳固空调行业的地位上有着极大的作用,但面对多元化增长时,又会成为桎梏。

想要出圈,就要打破格力的刻板印象,那么再 造一个品牌呢?

从理论上讲确实有可行之处,但格力推出"大松"和"晶弘"两个独立品牌,相当于是从0开始,而不是像美的一样一个品牌全品类通吃。

这也就是格力当前面临的束缚。

经销商的博弈:断腕的格力

众所周知,格力所在的传统家电行业,广泛使用的是"格力+经销商"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可以将经销商的利益与格力捆绑,能够极大的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大家一起"发财"。

但这种做法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中间商层级较多,会抬高格力的更终售价,降低毛利率。

一面是新零售(即线上+线下)的趋势到来,一面是逐渐降低的毛利率,董明珠觉得渠道改革势在必行。

按理说,电商的发展趋势早就已经来临,格力的渠道变革来的不免晚了一些, 这究竟是为何?

这背后的问题是,董明珠不得不在股东、经销商之间进行博弈。

如果要准备进攻线上,就势必会分走部分线下经销商的蛋糕,这也就意味着,线上与线下的利益本质上是冲突的。

而格力的经销商在格力的股东中又拥有着极大的发言权,由全国区域经销商组成的京海投资就是格力的第三大股东。

董明珠的刀,必须得挥舞起来做个决断了。

在更近几年董明珠逐渐减少经销商层级来压低价格,并且还逐渐向线上迁移。

为了布局线上,格力推出线上董明珠的店,除此之外,在今年疫情期间,董明珠还亲自下场直播销售,几次直播下来,格力收入300亿,这是格力一个季度的营收。

这引起了诸多经销商的不满,有的经销商一怒之下投奔了美的,而且经销商背后的京海投资还用减持格力来表达自己的怨气。

不过没办法,变革注定是要痛的。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格力的变革也初见成效,据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的线上市场上,美的占据35.11%,格力拿下28.45%,随着格力的线上不断加码,与美的的线上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并且,格力也在持续营销小家电,2019年,格力的小家电同比增长了46.96%,是在格力普遍的颓势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业务。

结语

在今年上半年,格力的空调品类首次被美的超越,在普通人眼里,格力已然掉队。

董明珠则"淡定"的表示,长跑健将偶尔也需要找个驿站休息一下,作为格力的掌门人,董明珠仿佛胸有成竹。

美的的股价上涨得益于在小家电的布局先于格力,受到疫情消费预期的刺激,一路涨起来也是情理之中,所以股价并不能反应格力的真实竞争力。

事实上,不论是回归家电全品类,还是拓展智能家居,都需要3-5年的时间,格力当前的布局还没有到出结果的时候。

未来与美的,以及海尔的竞争,还尚未可知。

至于MSCI将格力电器从标准指数中剔除,这只不过是因为外资买格力太多,已经达到了28%上限而已。

不过,有没有谁来劝劝董明珠,真的不要再做手机了。

参考资料

商业人物:谁来劝劝董明珠

螳螂 财经 :格力的"阵痛"与"头痛"

连线:格力"渡劫"

梁效永康:从销售渠道分析格力电器的现状

远川商业评论:格力vs美的:一部空调,一条岔路

【概述】董明珠是怎么挽回格力空调?董明珠还在格力空调吗?情感困惑联系客服,更多“董明珠还在格力空调吗”的解读关注映森:https://www.zshdch.com/

在线情感咨询,二级心理咨询导师

标签: 董明珠是怎么挽回格力空调

👉注意《在线测算》付款后显示结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复制成功
微信号: 13410881630
添加老师微信, 1对1情感疏导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