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情感问题:余生“第一件事”要以“我”为主,好好爱自己!_映森觅爱 找映森情感导师24小时在线解答,关于余生“第一件事”要以“我”为主,好好爱自己!_映森觅爱的正文如下:
在中国的家庭里,父母执着于培养一个“懂事”“独立”“听话”“贤良淑德”的孩子,因为一个优秀的孩子代表着他们的脸面。
可能你也听过父母对你说以下这些话:
我们为你做了那么多,你怎么还不知足,还那么多的要求?
你不要总是闹,没人会喜欢不听话的孩子;
我是为你好,不想让你走弯路,你得听我的;
我已经很累了,你能不能不要再让我操心了?
……
最后,孩子确实成了他们想要的样子:听话,懂事,坚强,学习工作都很好,不争不抢……
可这些美好的背后,牺牲掉的是:你不能有自己的情绪,不能有需求,不能有困难,不能有自己的想法,甚至,不能有自己。
因为这些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你可能会被嫌弃,被指责,被否定,被抛弃。
这些想法像空气一样,环绕在我们的生活里,甚至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一直带着这样的恐惧,生活的小心翼翼,忍耐、压抑自己的感受,却迎合,讨好别人。
一生都在为了成为别人眼里那个好的,听话的,会被夸奖的人而努力,却渐渐地忘了自己本来的模样,忘了自己本身就是有价值,就配得上世界上所有的美好的。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生命不能用爱唤醒你,就会用痛苦,更大的痛苦、甚至失去,来唤醒你。
所以,很多人虽然醒了,可痛苦,创伤也跟着摆在那里,需要我们排除万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从这样的状态里跳出来。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位训练营里的小伙伴的故事,看看她是怎么从自己的圈子里跳出来,看到自己的内心,转变自己的信念。
下面是她的经历。
02
一周之前我有幸遇到范老师的《女性内在力量提升》课程,我感到特别幸运,老师们清晰地讲解和细致的点评,使我收获非常大。
通过这七天的学习,我才明白了,为什么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的需求不重要,为什么自己总是压抑自己的需求。
一方面,我从小敏感,知道父母养大我们很不容易,所以,我只想快点长大、挣钱、报答父母;
另一方面,我生活在多子女的家庭,我又排在中间,父母的注意力放在比我小的妹妹身上,我跟父母就没那么亲近,我想要什么、也不敢向父母开口,怕被说成是不懂事。
我爸爸在大队里当干部、白天基本上不在家,我妈妈每天地里家里地忙,而且家务主要靠她一个人,家里孩子多,她很辛苦,只想让女儿们听话。
如果我们偶尔不按她的话去做,妈妈也不会耐心地问为什么,她的做法是先骂,再不听话就是一顿打。
我在这样的粗放型家庭中被养育大,又个子小、力气小、干起活来又笨手笨脚的,经常因为做不好事情而被父母姐姐骂,偶尔被打。
在有了妹妹后,父母在我五岁多,就把我送去读小学了。
那个时候,我对这件事情一直耿耿于怀,觉得都是孩子,为什么我5岁多就要被送到学校里?为什么前面的姐姐会被看到,后面的妹妹会被宠爱,而我就像一个透明人一样?就因为我排在中间,就因为我是老二吗?
可即便这么在意,他们一句:“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就会让我觉得,身为农民的他们,能一直无怨无悔地供我读完大学,已经很辛苦,很伟大了。
似乎我再提出什么要求,在做出什么行为,都是我在闹了,因为他们已经道歉了呀。
所以除了需要“交学费”“买笔、本子”“生活费”之外的其他要求,我都没有主动提出过,都是“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
没给我买新衣服,我就穿旧的;
没有人照顾我,我就自己照顾自己;
没人看到我,我就努力去变得优秀,向他们证明;
……
我尽量在他们面前表现得懂事,听话,优秀,想要得到他们的关注和赞赏,但说实话,在这个懂事的过程中,我的心里依然会出现“委屈”“难过”“羡慕姐姐妹妹”。
当我意识到这种想法出现的时候,我就会跑去怪自己:“他们道过歉了,他们也不容易,他们对你也不差,别再无理取闹了。”
而这样的想法,也慢慢侵蚀了我的内心,变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它就会跑出来,告诉我:“这是你的错,是你不够好,你就是这样的,你不行。”
我也一直被这样的信念带着走,觉得自己只有懂事,接受,报答父母才是回应他们的爱,但老师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付出的那种爱。
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地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督促。
这样,你知道自己是重要的,自己是有力量的,就不会依赖别人,也会保护自己不受欺负,即使受了欺负也有力量去为自己争取。
03
通过学习训练营的课程,我的自我意识才真正觉醒了,我实实在在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 看到了我自己,知道了:
即使我再普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我也应该接纳自己,认同自己,肯定自己,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滋养自己,提升自己。
因为童年里“妈妈的限制”“不被关注”,让我一直缺乏坚持做自己的自信。
但在这七天里,我真的把关注点放回到了自己身上,从每天早上的打卡,让我从早上就为这一天注入了力量。
之后,跟着班班的节奏,完成作业,和小伙伴们互动,到晚上的点评,总结,让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作息,早睡早起,每天都觉得,这将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缺乏做自己”有了新的了解,知道这在心理学中叫做障碍性信念,又叫做限制性信念:也就是妨碍一个人有效成长,有效学习,以至建立成功快乐的人生的信念。
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都受他内心的信念系统所支配。这些局限性信念,会使我们在面对某些人、事、物的时候,不能感受到应有的成功快乐,每次遇到同一件事,都会重复那些不理想的效果。
所以说,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人生,首先要改变这些,限制性的信念,它真的会妨碍一个人的成长。
我曾经,被自己错误的信念害得很惨:
一个是:研究生的时候,因为对自己的能力一直抱有怀疑,一直不能坚持钻研,反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干脆不学了,把时间浪费在看小说上,白白浪费了好多宝贵的时间。
另一个是:因为我的公公、婆婆、爱人都对我很好,所以,我应该满足他们的期待,给他们生个孙子。
在女儿出生后,我爱人和婆婆的态度,让我一直都陷在“是我的错,我没生个儿子,对不起他们。”
我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愤怒,明明是别人错了,我不敢批评别人,却怪罪自己,种种的辛苦、委屈、担心,导致我得了产后抑郁症,差点害死我自己。
所以,人,一定要有正确的信念!正确的信念才能让人活得堂堂正正,活得昂头挺胸!
再一次感谢老师们。
通过学习你们的课程,我进一步地了解了自己,也学会了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我一定会按照你们教给的方法,好好地去做!
给自己的人生写一个幸福的剧本,并且尽我所能去实现这个剧本!好命运,自主宰!专注,清静,过好每一天,珍惜每一天。
总之,余生的第一件事,是要以“我”为主,好好爱自己。
以上是对“余生“第一件事”要以“我”为主,好好爱自己!_映森觅爱”的回答,细心处理情感纠纷找映森情感导师,更多好好爱自己内容关注 https://www.zshdch.com
高效解决情感问题,快速出解决方案!
长按复制微信号:13410881630添加好友
【24小时在线倾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映森觅爱 » 余生“第一件事”要以“我”为主,好好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