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尔康挽回颜面?尔康怎么了?老司机告诉你,答案往下看“尔康挽回颜面”的内容如下:
情感目录一览:
- 1、同样是福家儿子,为何尔康不愁娶格格,尔泰却无人问津?
- 2、被紫薇付终身、让晴儿牵挂,被慕沙一见钟情,尔康的魅力你懂嘛?
- 3、知画跳舞,尔康紫薇在干嘛?小燕子永琪在干嘛?
- 4、《还珠》结局,永琪逃亡云南,而尔康必须回京这是为什么?
同样是福家儿子,为何尔康不愁娶格格,尔泰却无人问津?
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主要源自于我国源远流长的宗法制度。我们在看《还珠格格》的时候不难发现,发生在福家的故事中,从来都是尔康为主角,什么事都是围绕着尔康来的。没了晴格格,还有紫薇格格,不仅年少有为,还是御前侍卫。出去打个仗,失败了还被敌国公主看中抢走,尔康可以说全身披挂着光环。当然,虽然这其中有名叫主角光环的东西作祟,但是,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我国的宗法制度。
一、宗法制的起源与核心
宗法制度源远流长,早在原始时期,宗法制就已经产生萌芽了,而到了西周时期,宗法制作为一种制度,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制度彻底出现,并延续至今。宗法制的核心是在一个嫡庶差别上,但是更根本的其实是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即使是同一个母亲,这个母亲是正儿八经的正室夫人,但是她的孩子们得到的家族资源也不完全相同。只有嫡长子可以得到更为丰富的资源,而嫡次子就要次一级,如果你是庶子,那抱歉了,你得到的资源将会更少。
二、宗法制对个人的影响
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而嫡次子要次一等,嫡长子为大宗,次子则是小宗。就拿福尔康和福尔泰作比喻,福尔泰是次子,虽然和福尔康一母同胞,都是福伦夫人所生,但是就是因为出娘胎的时间不同,所以培育他们时所耗费的资源就不同,而更终,他们得到的爵位也是不同的,所要承担的相应的家族责任也是不同的。
福尔康作为长子,后期是要继承自家父亲的爵位并继续发展,因此,家族在他身上的投资也是很大的。不仅让令妃关照,可能他自身也足够优秀,所以年纪轻轻就获得御前侍卫的名头。相比较他,他的弟弟福尔泰就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也正是因为这个,所以福尔泰只是一个皇子伴读。这就是宗法制对于家族内个人的影响,不同地位的人,责任不同,被赐予的资源就不同。
三、宗法制对家族的影响
家族需要传承,传承则需要人才,这也是宗法制确立的原因之一。古时候家族里人员众多,有些子女多的家族,可以多达十几个后代,这么多后代,家族没有那个雄厚的实力去平衡发展,那么就要选出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人物,如果有嫡长子,那就是嫡长子无疑了。家族给嫡长子投入很多资源,将其培育起来,目的就是为了让嫡长子带领家族继续兴旺个几百年甚至几千年。
就像是福尔康,福家将几乎所有的资源拿去培育一个福尔康,目的就是为了将其培养出来之后,可以得到皇帝的另眼相待,或者娶格格/公主,或者得到一官半职,使福家更上一层楼。所以,嫡长子继承的存在,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家族。
也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同样是福家的儿子,长子福尔康被晴格格、紫薇格格、赛娅青睐,而福尔泰却无人问津。而福尔泰也知道自家哥哥的责任和自己的责任的不同,也不去和哥哥抢风头。要不就从赛娅那一集就可以看出来,其实福尔泰本人也不差呀。
被紫薇付终身、让晴儿牵挂,被慕沙一见钟情,尔康的魅力你懂嘛?
《还珠格格》上映二十多年来,我们逐渐看着里面的一个个人物成为了如今微信大红的表情包,许多的角色放到这个年代始终让人觉得新奇。我们不是没有看过清宫剧,但却没有一部清宫剧能够像《还珠格格》那样充满正能量,让我们哭,也让我们笑。
《还珠》流传至今,剩下的也许是容嬷嬷扎针的表情包,小燕子吃馒头的表情包,还有尔康大鼻孔的表情包。而说到尔康,虽然现在我们总是嘲笑他的大鼻孔,但是曾经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得到每一位观众的肯定。
第三部《天上人间》全员换血,只有尔康保持原来的容颜。五阿哥出轨爱上了知画,害得小燕子泪流不止;萧剑虽然娶到了晴儿,却让一代格格做了农妇;唯独尔康,哪怕被慕沙骗到了缅甸,误食了珍珠粉,被毒瘾苦苦折磨,他都没有屈服,为此而放弃紫薇。
琼瑶创造的故事中常常有这样的完美人设,例如《情深深雨蒙蒙》中的心萍,《一帘幽梦》中的绿萍,《梅花烙》中的皓祯,这些人设往往有一个普遍的特点,那就是从小优秀,品性端正,人中之龙,也是人中之凤。但我们也见到这些人物更终的结局就不尽如人意,心萍早早去世,绿萍毁了双腿,皓祯同自己心爱的女人阴阳两隔,唯独尔康,既幸福,又圆满。
琼瑶阿姨为什么把笔下所有的温柔都献祭给了这样一个角色,这也要从尔康这个人物开始分析。
尔康其实并非是普罗大众认知中的金手指角色,琼瑶阿姨虽然对他的努力鲜少刻画,但是我们也能从支微末节中分析他的成就,并非是一朝一夕而成。我们都知道尔康的父亲是福伦大学士,福伦是皇帝的宠臣,不管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朝堂之下,福伦的处境都非常微妙。于公来说,福伦是皇帝的左膀右臂,这样的角色其实就让我们想起一句话,伴君如伴虎。福伦正是如此,他一面要为了国事尽心尽力,一面还要照顾皇帝的颜面,这种官职,不过是看起来光鲜,实则如履薄冰。于私来说,福伦是皇帝的亲戚,令妃是他的堂妹。对于历任皇帝而言,外戚永远是君王需要忌惮的身份。
作为福伦的儿子,尔康更是受万众瞩目,但凡他出错了,众人就得戳着福伦的脊梁骨,这对于尔康这个家庭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正因为如此,尔康才继承了父亲谨小慎微的性格。在主角团中,我们不难发现,尔康的心智远远在众人之上。除了年龄、阅历和背景之外,更多的是福伦的谆谆教导,尔康耳濡目染而成。
毫不夸张地说,尔康更后几乎成为了主角团中的一个“大家长”,又当爹又当妈,凡事都需要他百般思考,事事周全。没有尔康,小燕子和紫薇都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也正因为尔康这个角色,《还珠》的故事才能够得以延续。
除却家世背景,尔康更是《还珠》中一个堪称完美的角色。从能力上来看,不管是学识,还是武力,尔康都修炼到了顶峰。从政治上分析,他继承了亲爹的脑子,必将是下一任帝王的左膀右臂,而从武学上来看,尔康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皇帝的御前侍卫,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尔康的综合水平绝对是《还珠》系列的Top1,连永琪都要甘拜下风。
而从品性上来看,尔康更是人人必夸的绝世好男人。在《还珠》前期,多少观众蹲着嗑永燕CP,到了第三部,CP粉全都碎成了玻璃心。但唯独尔康爱紫薇,爱得是热烈又深沉。尔康和紫薇第一次相遇开始,尔康就被紫薇的才情所折服,这两个人便芳心暗许,后来出现了塞娅、晴儿甚至是慕沙,没有一个人能够拆散尔康和紫薇的爱情。但这样完美的尔康,真的幸福吗?
尔康是福伦的长子,从小就受着极好的待遇,这也代表着他自然而然要承担更多的家庭义务。当紫薇第一次出现时,福伦夫妻惊艳于紫薇的才情,但两个人都对这个“民间格格”表示可惜,彼时小燕子已经入了宫,紫薇根本不可能再得圣心。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紫薇只能重回济南,和尔康就此一别两宽。在这个时候,福伦是这样提醒尔康的,他意识到了尔康的春心萌动,希望尔康能够理智着想,为了自己的家族考虑,放弃紫薇。这个时候的尔康再怎么喜欢紫薇,他都不敢表露自己的心意,直到尔康想到将紫薇也送进宫,让她用自己的孝心去感悟皇帝,他这才在小河流水旁,匆匆忙忙诉了衷肠。
琼瑶阿姨和编剧实际上在这里留了伏笔,当尔康和紫薇告白时,曾反复强调自己的无奈,自己的人生,命运,婚事都不由自己所掌控,他越是风光,他身上这根绳就被乾隆牵得越紧,而这个时候紫薇还不懂他的担忧,只是一味认为尔康是在告诉她,他们两个人未来不可能。许多读者认为尔康是在凡尔赛,是在秀身份,但实际上,这才是尔康的真心表露。
再来,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看着小燕子和紫薇的遭遇总是觉得十分有趣,每一次都能有惊无险,每一次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但我们并非故事中的人,细数小燕子入宫后闯的祸,但凡处理不得当,每一件都得掉脑袋。我们先不说普通人掉脑袋是什么概念,尔康如果入狱,他个人的性命倒还是其次,连累的可是福家上下。
想来福家忠心耿耿多年,唯独败在了这个儿子身上,这是多大的耻辱。在我们看来,尔康是主角团的智囊团,他每次都好像能够用的脑子化险为夷,给紫薇和小燕子带来更好更美的未来,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尔康也是一个普通人,他并没有所谓的天眼,每一次的决策也不过是一场赌博,他赌的不仅是自己的性命,大家的性命,更是福家的荣誉。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责任越大,压力越大,尔康就是那个前行者,他需要挡在每个人的面前,去探测未知的风险,去做更佳的判断。这样的尔康,是否能够真正快乐,我们不可而知,但幸运的是,尔康拥有了紫薇,他和紫薇两个人从相遇,相知,再到相守,这一路跌跌撞撞,两个人却拥有了幸福美好的结局。
当然,我们现在来看,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福伦的支持,尔康的智慧,以及紫薇的女主角光芒,但细数过往,尔康和紫薇多少次流落民间,紫薇瞎了眼,险些落入妓院,被人玷污;尔康上战场后,被慕沙带回了缅甸,两个人天涯相隔。其实尔康和紫薇的故事恰恰告诉了我们,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只有不努力的人。
我们时常思考,在《还珠》中,琼瑶阿姨为什么会将尔康打造得这样完美?其实我们仔细去品鉴,我们就会发现而尔康的完美其实基于他的平凡,因为他有太多的无可奈何,也有太多的义勇所为,这才逐渐打造出这样一个“金刚不坏”的人设。
在生活中,我们都是自己的主角,我们都有自己的故事线。我们也许也和尔康一样,正在经历我们的人生关卡。琼瑶阿姨留下尔康这个角色,不仅是为了帮助主角团能够顺利通关,更是为了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了,谁都是自己的主角,是金子总会发光。
知画跳舞,尔康紫薇在干嘛?小燕子永琪在干嘛?
《还珠格格》3一开始,知画就出现了,作为传奇陈家的小女儿,知画的才情确实十分出众,就算是紫薇也做不到一边跳舞一边作画,难怪让老佛爷非带她回宫不可。但小编觉得更重要的不是知画的出现,而是知画出现后,紫薇尔康、小燕子永琪四人的态度。
知画就像是一个镜子,照出了尔康紫薇的感情,更照出了小燕子跟永琪的感情;然后知画又化身为一只苍蝇,专叮有缝的蛋,更终插足永琪和小燕子的婚姻甚至感情。
第5集,老佛爷带众人跟随陈家人游狮子园,小燕子献蹦蹦戏,知画带三位姐姐也要献艺。三位姐姐合奏,知画一人跳舞并作画。
你还记得知画的开场舞吗?知画献的可是扭臀舞呀,还大家闺秀呢,未免有点不合适了吧,想当初甄嬛献舞,献的惊鸿舞,都没有这样的动作呢。但知画后来直接舞中作画,也算是挽回了前面的不雅动作造成的不好影响。
知画跳舞的时候同时作了4幅画,梅兰竹菊,正是花中四君子,虽然舞不怎么样,但是画确实很好看!知画作完画后,接下来发生的才是重头戏。
紫薇依偎在尔康旁边,看着知画的画,两人非常轻松开心地欣赏知画的画,从画的表面谈论到画中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心胸狭窄的女子遇到比自己好的女子,都会多少心生妒忌,紫薇却一点都不像遇到对手的样子,反而很愉快地真心去欣赏知画的画。
反观小燕子跟永琪,永琪其实也很喜欢知画的画作,开心地跟想跟小燕子套路画中花,但是永琪刚说了两个字,就被小燕子瞪了回去。小燕子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小燕子也并非妒忌知画,也是小燕子嗅到了一种危机感,女人的第六感一向是很准的,她看到知画的卖力演出,再想起老佛爷说的要给知画一个王妃当当,她简直是如临大敌。
永琪出自真心欣赏知画的画,却给了小燕子吃醋的理由,所以她才会那样瞪着永琪。虽然小燕子的行为很正常,但是看看紫薇和尔康就知道,其实他们两人更合适、也更情投意合。因为两人共同话题很多,第一个就是志趣相投,同样喜欢舞文弄墨;而小燕子跟永琪,虽然很相爱,但是两人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
难怪后来他们一直在吵架,虽然每次都是知画的问题,但是苍蝇不叮无缝蛋,两人在一些方面并没有做到很好的沟通才是更重要的原因。像小燕子和永琪这样的,需要经过很多的磨合,只有经过了磨合才能长久地生活在一起!
《还珠》结局,永琪逃亡云南,而尔康必须回京这是为什么?
要搞清楚《还珠》结局,我们首先要从更初的更初开始复盘:第一步《还珠》故事的18年前,发生了哪些事儿?
主要有三件:
1、夏雨荷被宠幸。
2、孝贤皇后死于东巡。
3、方之航被满门抄斩。
那《还珠》第三部,哪三件是核心事件呢?
1、皇帝欲宠夏盈盈。
2、乌拉那拉氏皇后出家。
3、知画入宫,五阿哥集团集体出走。
有没有觉得历史惊人的巧合?
其实令妃是孝贤皇后身边的贴身宫女。既如此,无论是《还珠》第三部中的故事,还是18年前乾隆东巡的事件,都应该亲身参与。我们一件一件来讲。
先说夏雨荷。
焦点:身份存疑。
疑点1、那个年代,正经人家的女子怎么会贸然接受陌生男子的“躲雨”呢。
疑点2、为什么济南夏家的大宅子,好像只有雨荷一个人住?
疑点3、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皆通,是否有人刻意培养?
线索1、从《还珠3》夏盈盈和紫薇的唱功比较来看,我们不难听出,雨荷和盈盈师承一派,极有可能是一个人培养的。
推理1、为什么皇帝不敢直接带雨荷回京?如果雨荷是传说中的大家闺秀,赐满洲姓,入旗,完全是可以娶回家的嘛!唯一的可能,就是雨荷的身份尴尬,初登帝位的乾隆完全不敢!!
综合以上疑点,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大胆,但合理的推测:夏雨荷是被人培养的“歌妓”,而非什么大家闺秀。她被豢养的更初目的,就是为了勾引皇帝。
而所谓的皇帝“躲雨”只不过是一个托词,暗示皇帝给了这姑娘”雨露之恩”。
夏家的宅子,是夏雨荷受宠万事,皇帝的赏赐,级别甚高,所以只能住雨荷一人。与之后给夏盈盈的赏赐类似。
“雨荷事件”发生在乾隆8年,弘历第一次东巡。
自从乾隆宠幸雨荷回京之后,那是日思夜想,郁郁不得志,欲求不满。
于是在乾隆13年,乾隆策划了第二次东巡,目的地仍是济南,目标还是夏雨荷。但这次为了掩人耳目,带了他自认为“懂事”的富察氏皇后。
此时紫薇应当已经5岁。皇帝见到了老情人和自己意外的女儿,格外兴奋。一番缠绵之后,意欲封雨荷为妃,带他回宫。
可没想到,这件事情遭到了富察氏皇后强烈的阻挠。认为娶妓女回朝,有伤天子颜面。几番争执之下,皇后以命相威胁,不幸殒命济南。此时成为皇帝终身之憾,遂放弃雨荷回京。
清实录记载:
皇后同朕奉皇太后东巡,诸礼已毕,忽在济南微感寒疾,将息数天已觉渐愈,诚恐久驻劳众,重廑圣母之念,劝朕回銮,朕亦以肤苛已痊,途次亦可将息,因命车驾还京,今至德州水程,忽遭变故。言念大行皇后,乃皇考恩命作配朕躬,二十二年以来,诚敬皇考,孝奉圣母,事朕尽礼,待下极仁,此亦宫中、府中所尽知者。今在舟行值此事故,永失内佐,痛何忍言。昔古帝王尚有因巡方而殂落在外者,况皇后随朕事圣母膝下,仙逝于此,亦所愉快。一应典礼至京举行,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而夏雨荷也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紫禁城”之梦,努力培养自己的女儿。
好了。同样的事情在乾隆30年又发生了一次。
夏盈盈用歌声勾引皇帝,乌拉那拉氏皇后被逐冷宫。
既然乌拉那拉氏皇后第二次中计,显然策划第一次“雨荷”事件的不是他。
而在宫中有那么长资历,且全程参与两次事件的,只有一个人。皇后的贴身宫女,之后的令妃。
令妃自跟随富察氏皇后入宫之后,每每见到皇帝,都是如痴如醉,想伺候这个全天下更有权势的男人。而作为皇后的宫女,他前面更大的绊脚石,自然就是富察氏!必须将他踢开才行!
(同样看过甄嬛传的同学,还记得浣碧刚入宫时,想取嬛嬛而代之的情节么?女人心,都是类似的)
所以这两次事件,都看以看做为令妃的阴谋。作为皇后的贴身宫女,赏赐显然少不了。从财力上讲,她可以且有能力,做到这些事情。
有人问:凭什么你说夏盈盈也是被安排的呢?不能是巧合么?
因为疑点有2:
1、哪个正常的歌妓,即便你名满天下,敢在禁区(皇帝下榻的地方)泛舟的?
2、皇帝已经到手却主动放弃。你说这是紫薇劝服有功,我觉得是盈盈被令妃捏住了把柄,任务完成必须功成身退,否则死无葬身之地。
话说到这,令妃已经完全达成了自己的目的。根据清实录记载:乾隆三十年:晋令妃为令皇贵妃,摄六宫事。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个时候我们再说回永琪。
在令妃得手之后,五阿哥立刻表示“不想当太子”的意愿。你们以为这是为了小燕子?Naive!
我们好好看看清实录里,乾隆一朝太子的下场:
密立嫡子永琏为太子,不想这位皇子两年后病亡。
立皇七子永琮、永琮仅两岁便感染天花而亡。
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出继旁支为嗣。
你说这是因缘际会,世事无常的巧合,观众们会信么!?
更要命的是:
无论历史上,还是电视剧中,永琪的前几个孩子,都是早夭,名字都来不及起。
一连失去几个孩子,这样的巧合未免太巧了些。
你说这是小燕子顽皮,但有没有可能是有人从中作梗令其无后?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早死,永琪在宫中无依无靠。皇后失势之后,宫中已经失去了制衡令妃的力量。永琪为求自保,只好一再退让,明确表示放弃太子的竞争,给令妃的儿子永琰腾出空间。
五阿哥集团,包括小燕子,紫薇在内,已经意识到令妃的丧心病狂。
所以在皇后被贬回京时,执意要把金牌给容嬷嬷。实际上是敲山震虎,警告令妃:你的目的已经达成,万万不可再伤了皇后的性命。他们的能力,力所能及可以做的,也仅止于此了。
以上所有,都只是前奏。并不足以使永琪离开紫禁城。真正的导火索,是前文提到的第三件巧合:
18年前:方之航被杀
18年后:知画入宫。
并没什么X关系?
我来慢慢和你说:
仅仅因为文字狱,全家灭门,虽然在乾隆一朝可以理解(因为乾隆屡兴文字狱),但发生在封疆大吏身上,也太奇怪了。
方之航作为二品官员,好歹也是摸爬滚打几十年上位的,怎么会这般不知检点?
方之航死前的职务,是浙江巡抚。
而知画所在地:浙江海宁陈家。
当老佛爷听到萧剑,小燕子的父亲叫“方之航”的时候,都惊呆了!
显然,老佛爷是认识这个人的。甚至杀掉方之航,老佛爷也参与其中。
把这些线索串联到一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相对靠谱的结论:方之航在无意中得知了乾隆的身世,并非雍正亲生,而是海宁陈家的儿子,这才惹来了杀身之祸。
这也足以解释,为什么“马大人”可以先斩后奏,如此着急的杀掉方之航。
知画偷听完老佛爷和高无庸的对话后,蹦出了这句话:“我知道这有多严重。”
实际上,她在向老佛爷暗示:作为海宁陈家的女儿,我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要结成利益共同体才好。
知画究竟是什么身份呢?
我们看还珠格格3,陈邦直的年龄比乾隆较大,史料记载是工部尚书陈元龙的儿子。
然而陈元龙的儿子早就换给了雍正。
这个儿子陈邦直哪里来的呢?
有一种可能:
雍正为了安抚陈阁老,赐的,约是某位旁支亲王,比如慎亲王的儿子。或者某个功臣之后。
因为乾隆年间,乾隆过继过自己的孩子给慎亲王府,显然表示慎王府的孩子因为某种不可告人的原因没有了,所以必须给出补偿。
证据呢?
陈邦直,字其大。这个字真的是满缺心眼的,是要表现自己哪里大???
但谐音:承其大。暗示从某位大人物那儿传承下来的哟!!!
彰显了他与众不同的身份。
陈家知道君臣礼仪之分,是断断不敢让雍正的女儿叫自己爹的,唯有伺候在家里,直到出嫁。
陈家所担任的,是清朝更肥的肥缺,盐官,盐官本是一个不受人待见的工作。
但皇帝出游两次,每次都住盐官家里。
陈家花园穷奢极侈,皇帝却并不在意。
且他们家从未任何反腐的干扰,显然是有了保护伞。
而陈邦直的夫人,显然就是上文所提到的,雍正为了换儿子,而遗弃的女儿。
没错,陈邦直的夫人应该是雍正的女儿
雍正的女儿
雍正的女儿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更后陈家还是把雍正的女儿娶进了自己家。可能是日久生情?这个我们不追究。
知画是他们的孩子,流淌着的,显然是皇族的血液。
这个论断已经不新鲜了。
但是需要重复一下,陈邦直是赐给陈家的,也就是说,他姓陈,和乾隆没有血缘关系。
而陈邦直的夫人是雍正之女,是正宗的爱新觉罗氏。
老佛爷希望理想状态下,让五阿哥取了知画,让皇族的血脉归正,于是就有了绵亿。
绵亿生于乾隆29年,嘉庆生于乾隆26年。嘉庆之比绵亿大4岁。为什么要扯这个。一会儿你就知道了。我们先放一放。
萧剑作为方之航的儿子,继承了复仇的意志。
从情理上来讲,他应该知道当年那个天大的秘密,即乾隆并非雍正亲生。
他为什么不将这个秘密一开始就公布?当然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经过慈宁宫醉酒一闹,这个秘密被扩散。五阿哥,福尔康,紫薇,小燕子都知道了。他们在宫中显然已经呆不下去。
为了保证皇权的稳定,即便五阿哥是皇帝亲生,以乾隆这般的雄主,该杀亲生骨肉,也只能下杀手。
为什么没有杀,而是放他们离开?
萧剑利用了他的江湖优势。
这个情节有些老套,但依然好用。即:萧剑在入宫前,讲秘密托付给了江湖朋友。一旦自己无法救永琪,小燕子出苦海,甚至命丧紫禁城,则公开这个秘密,搅得天下大乱。
皇帝经过盘算,决定假报死讯,将他们放逐。
但是,乾隆和老佛爷生怕他们反水,留了两个后手:
1、安插晴儿作为间谍。
给晴儿自己的贴身项链,方便晴儿号令地方官员,必要的时候杀掉萧剑,小燕子等人。
一共99颗,如若一切太平,则每年寄回一颗。如果他们敢动异心,御用之物堪比尚方宝剑哦!
另外,在离别时,令妃的“想办法捎封信给我们”同样是在暗示间谍晴儿:必须让宫廷中央掌握他们的起居地点,一举一动。
2、留尔康,紫薇回京作人质。让萧剑不敢轻举妄动。
有人问:尔康在云南,即使逃跑不回去又如何?
回答:在“五阿哥党”一行人中,小燕子,萧剑无父无母,五阿哥是皇帝亲子,无牵无挂。
只有福尔康身份不同,是拖家带口的。如果尔康逃跑不回北京作为人质,那么福家就有可能遭受灭门之祸。
这里已经回答了为什么五阿哥逃离云南,而尔康必须回京的事实。但这还不够。
因为留下了一个伏笔,紫薇回京,继续与令妃做斗争。
你们一直以为,令妃此时做了人生的大赢家,摄六宫事不说,儿子之后还当了皇帝。
但奇怪的是,令妃49岁就香消玉殒,死于乾隆40年。
她没有看到自己的孩子登上皇位。
已经扫荡完后宫所有竞争对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令妃,匆匆离世令人起疑。
登上皇位的是不是令妃的亲生孩子,那就更难说了。
因为老佛爷的本意,不仅希望皇统归正,即血脉至少重新包含爱新觉罗氏,又平衡来自海宁陈家的威胁。
毕竟雍正的嫡亲女儿去了陈家,且他们在朝中树大根深,不得不忌惮。
老佛爷希望下一任皇帝能够兼有乾隆与爱新觉罗的血液。
皇帝也如此想。这样既能够平衡自己窃据帝位多年的愧疚感,也可以报答陈家
宫中只有一个人符合条件:绵亿。
何况绵亿又是自己更喜欢的阿哥,永琪的儿子。皇帝早有立永琪为储的决心。
绵亿与永琰只相差四岁,当时两人都未成年,长居宫中,并没有大臣见过,角色对换一下有什么不可以?
乾隆40年时,令妃的儿子已经14岁,正当发育,要安排娶福晋了。
这是更后的时机。
乾隆为了给自己的孙子,绵亿的继位铺平道路,毒杀令妃,偷天换日。
你们都以为令妃是人生的赢家,谁知道更后,还是输的一败涂地,枉做小人。她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局。
【回顾】尔康挽回颜面?尔康怎么了?看完不再为情所困,更多关于“尔康怎么了”的问题关注映森:https://www.zshdch.com/